原液长途(国际)运输--瓶子篇
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从License-in(授权引进)到License-out(授权输出)的历史性转变。医药魔方数据显示,中国License-out交易在BD总金额中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45%提升至2024年的91%。
这种转变使中国创新药企从技术的需求方转变为提供方。
动脉网报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国内药企BD交易总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,这些交易背后是大量生物原液需要安全地运往海外。
越来越多license Out项目需要进行临床I、II、III期项目,需要运送大量的原液到国外进行制剂,然后开展临床研究。
原液运输涉及到原液容器的选择。原液主要的容器分为两种瓶子和袋子。这期我们聊聊原液放在瓶子进行运输。
瓶子结实、价格便宜、易人工操作是瓶子的优势。
但是瓶子的缺点比较多。虽然我们谈的是原液的运输,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必须从原液的分装、冻融开始。一旦是冷冻结束,后期国际物流有些问题就很难解决。
分装过程:早期采用A/级环境下进行手动分装,也就是C级背景+在层流罩进行分装, 有些公司迫于监管的压力,采用了C+隔离器的方式,这个方式由于级苛刻的环境,操作繁琐、分装速度慢。遇到大批量的原液分装,时间超级长。
有些公司引进了自动瓶子分装设备。在C级环境下,直接进行原液分装。速度快,整个过程有监控,记录审计追踪等、符合GMP
原液瓶连着管路就带来了新的问题,原液瓶盖上面就有剩余的管路。冷冻后的管路很脆、如果不提供保护,这个就给后期运输带来了风险。


冷冻过程: 瓶子冷冻的完整性是争议很大的地方。原液冻融过程中,瓶盖会松动,外部气体会进入瓶子,无法保证容器的完整性。这个问题同时带来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运输过程中,采用干冰运输过程中,CO2气体会进入瓶子,会降低PH值,有报道在在干冰运输瓶子融化后,PH降低,造成蛋白降解等情况。这个事实也说明了瓶子的完整性存在问题。
当然瓶子还有无法受控冷冻、无法很好的放大、存储密度低等缺点。
运输过程。为什么大多数冷冻运输采用-40℃及以下进行运输,是因为绝大多数原液的Tg值在-20℃~-35℃。低于Tg值下的存储是保证产品温度的理论基础。
在这个温度下,市面上几乎没有主动温度控制系统适合原液运输国际运输方案。都是采用被动温度控制方案,而这个方案就方便采用的就是干冰冷链运输。
盖子松动是主要问题。还有另外的就是采用分装过程的瓶子上的管路保护。
这个物流公司是不会提供相应的方案。物流公司只会加帮你加干冰。
Single Use Support是专业提供原液分装、冷冻、运输、融合、汇集等解决方案的公司,提供相应的设备、耗材。
以下是我们公司的建议
原液瓶子C+A分装模式
原液瓶的选择,尽量选择瓶盖和瓶子是一样材质的瓶子来作为原液的存储容器,如果不能,尽量选择2种材质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瓶子。在原液装好之后采用扭力扳手进行紧固。具体数值需验证。
原液在速冻箱冷冻好之后,取出放入冰箱存储前。再次采用扭力扳手紧固。
在运输前进行扭力扳手紧固确认,
最好加铝箔袋密封,二次包装可以减轻PH值的变化(有相关文章提供了响应数据)
以下是我们公司的建议
原液瓶子C+A分装模式
原液瓶的选择,尽量选择瓶盖和瓶子是一样材质的瓶子来作为原液的存储容器,如果不能,尽量选择2种材质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瓶子。在原液装好之后采用扭力扳手进行紧固。具体数值需验证。
原液在速冻箱冷冻好之后,取出放入冰箱存储前。再次采用扭力扳手紧固。
在运输前进行扭力扳手紧固确认,
最好加铝箔袋密封,二次包装可以减轻PH值的变化(有相关文章提供了响应数据)
原液瓶,采用自动分装系统。
原液瓶的选择,尽量选择瓶盖和瓶子是一样材质的瓶子来作为原液的存储容器,如果不能,尽量选择2种材质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瓶子。在原液装好之后采用扭力扳手进行紧固。具体数值需验证。
在冷冻开始前,需要对管路进行保护。SUS建议采用RoSS.Bottle. 对瓶子上方的管路进行单独的保护。避免碰撞带来的风险。
原液在速冻箱冷冻好之后,取出放入冰箱存储前。再次采用扭力扳手紧固。
在运输前进行扭力扳手紧固确认,
最好加铝箔袋密封,二次包装可以减轻PH值的变化(有相关文章提供了响应数据)